随时恭候商谈变压器、线圈、空芯线圈等产品相关事宜。  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公司动态

讲解一下关于空心线圈的绕制工艺?


​空心线圈的绕制工艺需围绕 “匝数精度、导线排列均匀性、寄生参数控制” 展开,不同类型线圈的工艺差异显著,核心流程如下:
空心线圈
1. 工艺准备:参数设计与材料选型
参数确定:根据电路需求计算 “匝数(N)、线圈内径(D)、导线直径(d)”,例如:需电感量 1μH 的单层线圈,选用 0.1mm 漆包线,骨架直径 10mm,通过公式计算匝数 N≈100 匝;
材料选型:
导线:高频场景选镀银漆包线(减少集肤损耗),大电流场景选利兹线 / 粗铜线(≥0.5mm);
骨架:高温场景选陶瓷骨架,微型场景选薄壁塑料骨架,超高频场景无骨架;
绝缘材料:层间绝缘选聚酰亚胺胶带(耐温 200℃),端部固定选环氧树脂胶(固化后绝缘性好)。
2. 核心绕制工艺:按线圈类型差异化执行
单层空心线圈绕制(以射频天线为例):
骨架固定:将塑料 / 陶瓷骨架安装在绕线机主轴上,校准同心度(偏差 < 0.01mm,避免线圈偏心);
导线定位:漆包线穿过绕线机导丝器,固定在骨架端部,调整导丝器速度与主轴转速同步(保证导线紧密排列,匝间距 < 0.05mm);
绕制过程:主轴匀速旋转(1000-3000r/min),导丝器沿骨架轴向移动,绕制至设定匝数后,切断导线并固定端部(用胶水粘牢,避免松散);
去漆处理:线圈两端导线用激光去漆机去除绝缘层(去漆长度 2-5mm,避免损伤导线),便于后续焊接。
多层空心线圈绕制(以电源滤波线圈为例):
层间绝缘:绕完di一层后,缠绕 1-2 层聚酰亚胺胶带(厚度 20-50μm,确保层间绝缘,避免击穿);
反向绕制:第二层绕制方向与di一层相反(“顺时针→逆时针”),减少层间分布电容(降低 50% 以上);
张力控制:通过绕线机张力器控制导线张力(50-100g,张力过大会拉细导线,过小会导致排列松散);
固化处理:绕制完成后,放入烤箱(80-120℃)加热 1-2 小时,使层间胶带 / 胶水固化,提升机械强度。
蜂房式空心线圈绕制(以雷达天线为例):
专用设备:使用蜂房绕线机(带交叉绕制机构),设定绕制角度(45°,兼顾分布电容与电感量);
交叉绕制:主轴旋转的同时,导丝器沿 “螺旋轨迹” 移动,使导线交叉缠绕在骨架上(匝间无重叠,减少寄生电容);
精度校准:每绕制 100 匝,用显微镜检查导线排列(交叉角度偏差 < 1°),确保高频性能稳定。
3. 后处理与检测:保证性能合格
外观检查:目视检查线圈是否有导线松散、绝缘层破损(用耐压测试仪检测绝缘性,击穿电压≥2kV);
参数检测:
电感量与 Q 值:用 LCR 测试仪(如安捷伦 E4980)在工作频率下测量(如蓝牙线圈在 2.4GHz 测 L 与 Q);
直流电阻:用毫欧表测量 DCR(如电源线圈 DCR 需 < 50mΩ);
温度稳定性:在高低温箱(-40-150℃)中测试电感量变化(TC 需 < 10ppm/℃);
封装处理:微型线圈(如手机天线)用环氧树脂封装(厚度 0.1-0.5mm),提升抗摔性与耐腐蚀性;工业线圈用金属外壳封装(如铝壳),屏蔽外部电磁干扰。

[返回]   
上一篇:无